杨勋从“服装代工厂”到大街小巷“真维斯”?他为何迅速火遍全国
发布时间:2025-09-29 14:14 浏览量:1
身为80后、90后的我们,对小时候最熟悉的服装品牌是什么?
估计很多人会说美特斯邦威吧!但当我说出“真维斯”,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它呢!
它曾经遍布大街小巷,从商场到步行街,哪哪都能看到那个蓝底白字的招牌,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真维斯的背后,其实坐镇着一位很低调很有魄力的企业家——杨勋。
他不仅是旭日集团的副董事长,还是把它从代工起家的工厂,一步步打造跨国服装产业的关键人物。
杨勋的事迹,说白了就是典型的“从打工到自己当老板”的进阶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制造业刚刚起步,许多企业都靠着给外国大品牌做代工生存,旭日集团最初也是其中之一,那时候,他们替别人生产衣服,工厂的机器日夜不停的运转,但真正赚到手的利润却很有限,因为大头都被国外品牌拿走了,杨勋心里很不服气,从那时起他就明白,代工只是暂时的饭碗,要想走得长远,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否则,别人一句“取消订单”,就能让工厂陷入困境。
但“想明白”和“做得到”是两回事,要从代工转到品牌零售,这就意味着他得重新学一整套“打法”,怎么设计款式,怎么开店选址,怎么打广告,甚至是怎么和顾客打交道,这对当时的旭日来说,几乎是从零开始,一开始,很多同行都觉得这条路走得太冒险,甚至还有人劝说杨勋别折腾,老老实实做代工也能赚钱,可杨勋偏偏不服,只因他知道,要想企业真正长久,必须掌握话语权,而话语权就在自己的品牌手中。
于是,1980年代末,“真维斯”这个新品牌就诞生了。
杨勋给它的定位很明确:大众化、年轻化,让普通家庭都能买得起、穿得起牛仔服饰,要知道,当时的牛仔裤还是个稀罕物,很多人觉得它是“洋气”的象征,价格自然也不便宜,而杨勋却反其道而行,他希望把牛仔裤变成人人都能负担得起的日常穿搭,而事实证明,他的眼光非常准确,当时,中国很多青少年正处于追逐时尚潮流的年代,而真维斯的出现就正好卡在了这个节点上。
当然,光有品牌还不够,要怎么让人知道它,才是重中之重?
于是,杨勋开始在在广告上做文章,要知道,在当时国内很少有服装企业敢这样砸钱做宣传的,但真维斯却做了,特别是那句“真的,更精彩”其朗朗上口的广告词,直接传达出了真维斯对生活的态度,鼓励当下年轻人追求精彩人生。很快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各地门店也慢慢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那时候走在街头,隔三差五就能看到真维斯的店面,在当时几乎成了那个时代的记忆。
现在再回过头看真维斯的成功,可以说绝不是侥幸。
杨勋把代工时期积累下来的生产以及供应链等优势搬到了零售体系里,从如何控制成本,如何让工厂快速出货,如何把价格压到消费者能接受的水平,然后能把这些再与品牌推广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而这就是为什么真维斯能在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十几年里,稳稳占据市场一席之地的原因。
然而任何企业的辉煌都不会一成不变。
进入新世纪后,快时尚的冲击、年轻人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再加上电商的快速崛起,让真维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仅门店关了一批又一批,甚至昔日一些与他“平起平坐”的街头“品牌”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杨勋“失败”?但换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商业圈的残酷现象呢!当你能在一个时代里抓住过机遇,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至少杨勋和他的旭日集团,曾经为我们那一代年轻人提供了属于哪个时尚的机会,也证明了中国企业从“代工厂”到“自主品牌”的可能性。
杨勋他不是一名喊着空口号的企业家,他的底气,其实更多来自脚踏实地的常年积累,代工时期练出的管理能力和供应链控制力,是他敢于切入品牌零售的“底牌”。而他对消费者心理的敏锐洞察,则是让真维斯迅速成功的关键。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他既是实干家,也是一个懂得在对的时机做对选择的人。
虽然当下真维斯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风光无限,但杨勋带给80、90那代人的记忆却是价值满满。代工也好,零售也罢,归根结底是对企业未来的选择,敢不敢转型,能不能坚持,愿不愿意承担风险,这些问题其实每个行业都会遇到。而杨勋不要满足于现状,敢于为长远下注,即便结果不完美,至少曾经为它奋斗过,或许,这就是杨勋和旭日集团的意义所在。
写到最后,我想问大家:“如果换做是你,敢不敢在事业最巅峰的时候,迈出那一步,去追求更大的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