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老了,这3个男装品牌最好“别买”,听着高级,实际是智商税
发布时间:2025-10-21 19:12 浏览量:4
退货键被戳烂那一刻,梦特娇天猫旗舰店的GMV数字又往下掉了一格,31%的亮丝Polo被原路退回,仓库里堆满带着汗味的粉色纸袋,11月11日零点后的第12个小时,这家法国老牌第一次发现“爷爷衫”这个外号不是调侃,而是死亡通知。
同一周,海澜之家的仓库账面上躺着95.7亿元的衬衫、西裤和羽绒服,263天才能全部卖完,等于今天挂进货架的外套,要等到明年夏天才能换成现金;南极人更干脆,99元“鹅绒服”被检测出只有27%的绒子含量,老板在直播间里承诺的90%白鹅绒,其实是一大坨粉碎羽毛和化纤棉,3000万元赔付款刚打出去,黑猫投诉又新增1800条。
三件事在同一季度发生,看上去各挨各的打,其实指向同一根骨头:中年男人衣柜的底层逻辑被彻底掀翻,谁还继续把“牌子老”当“品质好”,谁就先被钱包踢出局。
先拆梦特娇。
亮丝Polo曾经靠“会发光的针织”横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件卖四百块,相当于当时普通人两个月工资,面料里夹的亮丝其实是扁平化涤纶,光线一照就闪,手感却闷得慌。2024年的南方秋天比往年多热10天,消费者把衣服穿到办公室,空调还没开,后背就湿成地图,小红书笔记标题直接写“中年男人的保鲜膜”,配图是腋下两片汗印。
退货理由里出现最多的词是“闷热”,第二多的是“肥大”,版型沿用二十年前的欧版,胸围比亚洲人实际围度大6厘米,肚子那多出来的布料像自带帐篷。
品牌方11月紧急找Ami Paris做联名,想借巴黎设计师的招牌拉回年轻人,结果工厂只换了吊牌,面料克重、针织密度、领口罗纹全没动,得物鉴定区里一排“仅换吊牌”红章,3000件联名款一周剩2000件,价格从699元掉到399元还是没人要。
抖音上50岁穿搭博主把老款梦特娇重新搭配,播放量破千万,弹幕齐刷“爷爷气息扑面而来”,年轻用户直接拉黑,品牌想撕掉的“老人标签”被反向焊死,原因简单:产品没改,只改营销,等于把馊饭装进新饭盒,闻一下还是馊的。
再看海澜之家。2025年春夏订货会,加盟商拿到手的折扣表写着3.2折,比上一季再降6个百分点,等于100元标价只能拿回32元,刨掉房租、水电、人工,毛利被压到刀刃上。
库存95.7亿元,按平均吊牌价200元算,仓库里压着将近4800万件衣服,如果全部摊开,相当于1100个足球场。
为了清库存,品牌把电竞选手Uzi请来当“潮流体验官”,想复制当年周杰伦带火美特斯邦威的神话,可Uzi的粉丝们打开直播,看见200斤的电竞大神穿藏青色直筒裤、翻领夹克,弹幕瞬间爆炸:“这像爸爸去家长会。
”虎扑投票67%投“违和”,品牌年轻化再次扑空。
更糟的是江苏省市监局抽检,21批次衬衫4批次“纰裂程度不合格”,简单翻译就是缝线处一扯就裂,官方通报一出,股价当天跌6.4%,市值蒸发30亿元。
海澜之家的模式是“平台型”:公司设计、工厂代工、加盟商开店、总部管库存,衣服卖不掉可以退给总部,于是所有库存压力最后都回到公司仓库,周转天数263天,等于一件衬衫从入库到卖出要躺九个月,资金利息、仓储费用、贬值折损全部自己扛。
以前男人买衬衫懒得挑,逛一家店能买齐彩虹七色,现在微信小程序“质选2025”一扫,甲醛、pH值、色牢度全跳出,不合格就退货,消费者变精,总部却还在用十年前的“大而全”思路,库存雪球只能越滚越大。
南极人的故事更赤裸。2024年底品牌宣布砍掉132家低分工厂,占总授权数18%,上线防伪溯源码,看似“收牌”,实际还是“卖吊牌”模式:工厂交钱就能贴南极人商标,总部不碰生产、不碰质检,只收品牌使用费。2025年8月,疯狂小杨哥直播间99元“鹅绒服”被王海送检,绒子含量27%,事件爆上热搜,南极人紧急赔付3000万元,可同一月黑猫投诉又新增1800条,集中在钻绒、掉色。
根本原因是“贴牌红利”走到头:早期工厂抢标,谁拿到南极人谁就能多卖20元,现在供大于求,工厂为了抢订单只能压成本,90绒直接降到30绒,再送20元主播佣金,最后到消费者手里的是会漏毛的“一次性羽绒服”。
南极电商2025年授权收入预计下滑22%,上市以来第一次负增长,资本市场用跌停回应:不掌控供应链的品牌,只能一起被劣币驱逐。
三件事串在一起,就是中年男人消费观的崩塌现场。
过去他们认牌子,是因为信息少,电视台+百货公司说了算;现在手机一扫,检测报告、真实成分、上身效果全透明,还想用老招牌换高溢价,等于把消费者当傻子。
梦特娇的亮丝闷汗,海澜之家的衬衫开线,南极人的羽绒服漏毛,每一条差评都在告诉市场:中年男性不再为“熟悉”买单,他们也要“值”。
替代方案已经冒头。
Fred Perry 2025春夏Polo把亮丝换成100%长绒棉Pima,领口罗纹加密,小红书40+博主试穿好评率92%,一件699元比梦特娇联名还贵200元,却卖断码。
国内初创“SIYI絲邑”用120支新疆长绒棉做免烫衬衫,299元,三个月复购率38%,等于每100个买家有38个回头客,说明面料和版型踩中痛点。
优衣库HEATTECH Ultra Warm新增消臭纱,中年男性客群占比首次突破35%,双11当天门店排队量体修裤脚,一条保暖内衣159元,吊牌上把纤维比例、保温值、消臭等级写得清清楚楚,消费者看得见,自然愿掏钱。
线下也在抢生意,上海静安嘉里中心“男士衣橱效率店”30分钟搭出五套胶囊组合,客单价2800-3500元,预约爆满;京东MALL“AI量体仓”15秒扫46项身材数据,现场改衣,解决“肚子大、肩膀宽、袖子长”的老毛病,改衣订单环比增210%。
新工具、新品牌、新场景一起出现,目的只有一个:让中年男人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换回“舒服+合身+耐穿”。
老品牌如果还抱着“牌子=溢价”的幻觉,就只能继续看库存数字涨、退货率升、股价跌。
梦特娇不肯改面料,海澜之家不肯改模式,南极人不肯改授权,结局已经写好:仓库越来越大,口碑越来越臭,现金流越来越紧。
消费者不是无情,他们只是不再愚蠢。
一件Polo闷汗,就换纯棉;一件衬衫开线,就买高支棉;一件羽绒服漏毛,就去找能看检测报告的品牌。
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投票:谁把产品做好,谁就能活下去;谁把消费者当韭菜,谁就被连根拔起。
2025年的中年男人,与其在老柜台前听店员说“这个牌子你年轻时就穿”,不如掏出手机扫一下防伪码,看看绒子含量、领口克重、缝线针距,再决定要不要按密码付款。
老品牌可以老,但产品不能老,服务不能老,标准不能老。
还准备为“熟悉”两个字继续付智商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