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1651亿、超越农夫山泉!伪装成国货的日本饮料,凭啥拿捏国人

发布时间:2025-09-03 10:50  浏览量:19

震惊!!!

原以为的“国货之光”竟然是日本造。

怒捐1651亿,碾压农夫山泉。

消费者支持十多年的民族品牌原来是日本货。

这款伪装成国货的日本饮料,为何能够轻松拿捏住国人?

“农夫山泉有点甜”,不知这句广告语陪伴了多少人的青春。

1996年,以“天然水”的概念,推出了国货品牌农夫山泉,主要区别于纯净水。

当时凭借着简单又新颖的广告语,迅速提高了知名度。

出产仅仅两年的时间,便市占率跃居全国第三。

当时,在大众的概念里,纯净水才是有益的,那时候的农夫山泉独自一人面对着强大的市场压力。

强势推出“天然水”,并通过实验向世人证明“纯净水并无益处”的观点而遭到了69家纯净水商家的联合抵制。

可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大家对“天然水”和“纯净水”有了重新的认识。

由于纯净水中不含有矿物质,经常喝的话,人的身体会因为缺乏矿物质而对身体造成损害。

而天然水则保留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多种物质。

所以,自此以后,人们更加倾向于购买农夫山泉类的天然水。

自此,农夫山泉“一炮打响”,品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这边农夫山泉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造,另一边,一个品牌已经悄然进驻中国市场。

可农夫山泉不知道的是,这将是它以后最大的劲敌。

这个品牌就是三得利。

初期,1981年,三得利有意进驻中国市场,当时他们是受了中国乌龙茶的启发

将泡好的茶以瓶装的方式进入了大众视野中。

而要说到茶,那当然还是中国人最在行了,茶道已经在中国历史悠久。

所以,三得利的首要任务就是能够进军中国市场。

可那时候的国人更喜欢喝“甜甜”的饮料。

而三得利则是以淡口味为主,例如乌龙茶、大麦茶等,不仅口味偏淡而且还带着一些苦涩。

所以那时候,三得利进驻中国市场遇冷。

然而农夫山泉在矿泉水领域占据优势,可在茶饮方面,也只是个“新兵蛋子”。

在东方树叶,一股“茶不茶、饮料不饮料”的味道,大众并不喜欢。

然而,2021年,随着国人对健康饮食的觉醒,大家的口味从“甜”到“减糖”“天然”。

三得利也正是在这关键时刻抓住了时机,推出的乌龙茶以“零糖零脂”为卖点,专为健身、办公、日常解渴等多场合而准备。

迅速占据了市场。

从那时候起,三得利便与农夫山泉拉开了距离,并且越拉越远。

截至2024年,三得利狂揽1651亿,是农夫山泉的三倍之多。

可为何,二者的差距会如此之大?

难道国人就这么愿意支持“小日子”的产品?

只能说,他们太会伪装了。

一提到“日本”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DNA肯定瞬间觉醒,国仇家恨民族大义等统统一股脑儿全出来。

可三得利正是知道中国人会这样,所以他们学会了伪装。

首先,为了能够使得三得利迅速且顺利地进入中国市场,开始进行“改头换面”。

在包装上,完完全全采用中国元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为了伪装得更像,三得利负责人来到中国,探访了中国各地有名的茶庄。

陆陆续续拍摄了27部茶广告,均选用中国茶农,带有中国元素。

果然这招“中国牌”打得还真的非常管用。

包装上逐渐弱化了日本元素,不仅全部采用中文,而且口感还是以茶香、清淡为主。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推出了限定款“戏曲主题”的包装,当然还有采用《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强化中国元素,与中国关联。

在这一番的操作下,“无糖茶饮”迅速进驻中国市场。

大家都以为这是妥妥的国货,纷纷无条件支持。

反观农夫山泉,确实没有三得利这两把“刷子”,眼睁睁就看着自己被三得利的强势碾压。

当然,像三得利这样的“招数”,咱们的本土品牌也早就用过了,如美特斯邦威,欧典地板、慕思与元气森林等。

他们将自己的名字还有包装故意包装成“洋货”,来满足国人的需求,在前几年这个策略确实管用。

但随着国人民族意识越来越强,大家更愿意支持国货,所以美邦等品牌也逐渐在自己的市场内没落。

但它们却真真实实是国货品牌。

不难看出三得利的成功与他们在“巧思”上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强化了中国元素,精准拿捏住国人的心理。

这一点也是他们制胜的关键。

而三得利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民族品牌学习的地方,例如顺应当下社会发展的潮流,大家更注重健康。

所以主推“0糖、0卡、0脂、0香精、0防腐剂”的口号和标签,东方树叶则是这方面的主推产品。

当然还有电解质水品牌东鹏特饮,精确切入运动补水行列。

当然还有大窑将好喝与健康相结合,推出了益生元果汁汽水(0糖0脂+6000mg益生元)。

获得了国人的好评,既好喝又健康,这谁能不爱?

如果想要获得国人的认可,就要重塑品牌文化,如王老吉“百家姓罐”、农夫山泉“生肖瓶”,都是非常新颖且吸睛的营销方式。

当然,大家一直所关心的问题则是健康、安全的问题,如果将消费者的一切顾虑都打消,就没有理由不支持。

可以公开供应链细节,如开放“透明工厂”,让实地工厂与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化,消费者也更加放心。

另外也需要具备国际视野。

像霸王茶姬,与三得利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的营销策略和方式非常相似。

霸王茶姬则与大英图书馆联名,成功落地海外市场。

然而,民族品牌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回归产品本质,真正理解消费者的需求,构建核心壁垒,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

参考链接:

可怕的坚持,日本饮料默默深耕中国40年 华商韬略

东方树叶、三得利“打架”,“商战”轮到无糖茶? 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