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商家集体上演“擦边餐”,劈腿、贴身喂糖,为引流玩暧昧!
发布时间:2025-11-12 19:42 浏览量:1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现在去餐馆吃饭,你可能会恍惚自己走错了地方,没有扑鼻的菜香先迎人,反倒被震耳的舞曲和闪光灯晃了眼,穿得越来越清凉的服务员在店门口、大厅里甚至餐桌旁热舞,比台上的主角还抢眼。
曾经用来展示招牌菜的菜单牌,如今换成了 “今日表演时刻表”;商家的线上账号翻到底,找不出几条菜品介绍,全是姑娘们扭腰摆胯的视频,动作清一色是短视频平台最火的爆款,重复率高到让人审美疲劳。
这股 “跳舞引流” 的风潮,早就不是个别商家的试水,而是席卷整个餐饮业的集体狂欢,甚至越玩越出格,擦边球打得让人不适。
这股风最早刮起来,还得从两年前的 “科目三” 说起,当时海底捞的服务员跳着这支舞意外走红,无数顾客慕名而来,不为火锅只为亲眼见一眼现场版,门店客流量直接爆仓。
这种 “泼天的流量” 让其他餐饮老板红了眼,大家纷纷效仿,只不过学着学着就变了味。
最初还是员工工作间隙的即兴发挥,老板 “偶然” 拍下上传,后来变成明文要求,甚至为了博眼球,服务员的衣服越穿越少。
烤肉店里,穿学生妹套装的姑娘一边上菜一边候场,音乐一响立马切换跳舞模式;烧烤摊前,兔子警官装扮的服务员跟着韩流歌曲起舞,裙摆短到需要小心翼翼。
火锅店更夸张,服务员穿的短裤比围裙还短,配着过膝长靴,跳起舞来动作标准得像专业舞者,一串舞蹈下来比上菜还积极。
商家之所以这么痴迷跳舞营销,说白了就是流量好拿、热度好蹭。
上海有家烧烤大排档,用户打卡页面里,聊菜品味道的评论屈指可数,几千条留言全是热舞服务员的照片,水手服、露脐纱裙成了店里的 “标配”,扭胯顶胸的动作被反复拍摄转发。
不用花大价钱投广告,只要姑娘们跳得够热辣,自然有顾客主动打卡传播,这种 “免费宣传” 让商家趋之若鹜。
更有创业博主把这总结成 “餐饮业引流新玩法”,手把手教老板们注册账号、拍跳舞视频,一时间跟风者众。
有的店铺账号里 58 条视频,只有 1 条在推套餐,其余全是跳舞内容,仿佛菜品好不好吃不重要,服务员会不会跳舞才是核心竞争力。
为了在扎堆的跳舞餐馆里脱颖而出,老板们开始 “卷” 出新高度。自己招聘员工、培训跳舞太费时间,不少商家直接找有粉丝基础的全女舞团合作。
这些舞团不用端盘子上菜,只需要穿着黑丝、画着精致妆容,在店门口跳舞直播,就能吸引大批路人围观,线上线下流量一把抓。
还有商家玩起 “文化包装”,打着古风、戏曲的旗号,把擦边表演包装成有底蕴的艺术,长沙有家高端餐厅,主打戏曲主题商务宴请,2-4 人的包间套餐里,光表演费就占 1800 元。
可视频里显示,所谓的戏曲文化不过是层薄薄的面纱,服务员穿蓬蓬裙跳扫腿舞,还得陪客人喝交杯酒,和传统文化半点关系都没有,本质还是靠暧昧互动吸引顾客。
这股歪风还不止停留在餐饮业,从售楼处到理发店,从健身房到美甲店,各行各业都开始跟风跳舞。
售楼处的中介们伴着《客官不可以》的旋律起舞,讲解完户型图就把图纸一甩,0 帧起手跳热舞引流。
南京一家男士理发店开业,邀请穿超短裤、露脐装的姑娘跳 “来财舞”,排队剪发的男士举着手机录像,店外路人也隔着玻璃围观,跳舞的姑娘活脱脱成了吸引顾客的 “精致摆件”。
汽车销售公司的官方账号里,“偷拍” 女销售跳舞的视频配文 “卖不卖车无所谓”,潜台词再明显不过 —— 看美女比看车重要。
有网友调侃 “以后各行各业都得会跳舞,不然找不到工作”,这话听着荒谬,却道出了当下流量至上的畸形现状。
商家们之所以疯狂追捧跳舞营销,核心还是看中了它带来的短期收益,去年爆火的 “尹珍珠韩式无限烤肉”,靠高颜值店员跳舞出圈后,又搞了场全网舞蹈大赛,话题曝光度破亿。
短短一年时间,全国开了上百家门店,节日当天所有门店排队总计超过 2 万桌,线上流量成功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业绩。
这种现象级的成功,让更多商家觉得自己也能复制 “一夜暴富” 的神话,却忘了餐饮的本质是菜品和服务。
有的商家一门心思扑在跳舞上,食材新鲜度不管、烹饪手艺不练,客人吃完吐槽 “除了跳舞没看点,菜难吃得让人难忘”,可这些负面声音全被跳舞视频的热度淹没,商家依旧沉浸在流量的狂欢里。
无独有偶,云南一家猛男餐厅也因过度营销被罚款 10 多万元,这里的男服务员穿着贴身衬衫,和烧鸟店的表演如出一辙,贴身热舞、嘴对嘴喂食,甚至做出舔杆的低俗动作。
官方通报明确指出,这些演出内容危害社会公德和民族传统文化,已经触碰了法律红线。
这些案例都在说明,靠低俗、暧昧吸引来的流量,终究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越过底线,不仅赚不到钱,还得付出法律代价。
还有那些只靠跳舞营销、没有产品支撑的品牌,消亡速度比走红更快,2021 年末的 “美少女嗨购 go”,四位女生组成卖货女团,直播间不介绍商品只蹦迪唱歌,4 个月吸粉 170 万,单月销售额破千万。
可新鲜感过后,观众纷纷吐槽 “不知道在卖什么,纯来看热闹”,销售额一路暴跌,10 个月后团队就宣布解散。
餐饮行业也是如此,那些只靠服务员跳舞吸引顾客的门店,第一次能靠新鲜感让人打卡,第二次就没人愿意为难吃的菜品和嘈杂的环境买单。
曾经遍布县城的平价品牌美特斯邦威,连续几年负债后,董事长亲自下场直播间戴墨镜跳舞,虽然直播间人数从几千涨到 300 多万,但销售额依旧惨淡。
2025 上半年其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4.98%,营收从巅峰时期的 100 多亿跌超 9 成,核心原因就是面料、功能跟不上消费者需求,100 多元的户外冲锋衣,防水指数比专业版低了近一半。
消费者现在买东西,看重的是物有所值,花的每一分钱都想用在实处,光靠花哨营销没有硬实力,迟早会被市场抛弃。
现在的服务业,好像陷入了一个误区 —— 只要能吸引流量,就不管手段是否合适,是否违背行业本质。
餐厅里,嘈杂的音乐和闪烁的灯光让人无法静下心品尝食物;理发店里,围着跳舞的店员和不停推销的老板让人倍感压力;直播间里,各路舞团的扫腿舞让人看不清产品的真实模样。
商家一门心思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却忘了服务业的核心是满足消费者的本质需求:餐饮的核心是美味可口的菜品和舒适的用餐环境,理发的核心是精湛的手艺和贴心的服务,房产的核心是宜居的户型和靠谱的质量。
跳舞营销本可以作为锦上添花的附加项,可现在却本末倒置,成了替代产品和服务的主角。
真正能长久立足的商家,从来都不是靠博眼球的短期营销。
那些专注于食材新鲜、不断打磨厨艺的餐厅,那些靠技术实力、用心服务顾客的理发店,那些严把产品质量、注重用户体验的品牌,或许没有爆火的跳舞视频,没有超高的网络热度,但总能靠口碑积累起忠实的顾客群体,在市场竞争中稳稳扎根。
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过硬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才是商家最坚实的底气。
餐饮商家集体上演 “擦边餐”,本质上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想靠劈腿热舞、贴身喂糖的暧昧互动吸引流量,或许能赚一时的快钱,但终究逃不过 “昙花一现” 的命运。
消费者的新鲜感总有耗尽的一天,当热闹散去,留下的只有难吃的菜品、糟糕的体验和破碎的口碑。
服务业终究要回归本质,与其在跳舞营销上内卷,不如把心思放在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
只有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用得舒心,才能真正留住顾客,实现长久发展,毕竟,靠噱头吸引来的流量留不住人,靠实力赢得的口碑才经得起时间考验。